中泰一家亲       一带一路情

China Thai family  The Belt and Road;

จีนและ ไทย พื้นที่ของ   ความรัก โปร ทุกทาง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2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 机构成员目录

瑞典-中国技术转移中心; 新西兰-中国自贸协会;西班牙阿拉贡对外发展局; 阿根廷拉里奥哈省政府驻深圳代表处 ; 意大利-中国贸易发展促进会;冈比亚伊斯兰共和国驻中国商务代表处; 俄罗斯南部联邦经济促进会;瑞中企业家协会;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深圳办公室; 比利时-卢森堡-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国家商会; 瑞士瑞中投资促进协会;巴中协会深圳代表处;爱尔兰投资发展局;日本商工会;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深圳联络处;布鲁塞尔外国投资与贸易促进局;中国哥伦比亚商会;巴中工商总会;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企业国际发展协会; 韩中经济贸易促进协会深圳代表处;法国工商总会;丹麦哥本哈根投资促进局;德国商会; 以色列驻华贸易代表处深圳联络处;欧盟商会;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韩国商工会;加拿大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俄罗斯萨玛拉州工商会中国代表处;卢旺达投资与出口促进局中国代表处;匈牙利创新与技术中心;加拿大大西洋商会;中埃南方商务理事会;法国维埃纳省中国办事处;新加坡科技企业家俱乐部;以色列-中国技术转移中心;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驻深圳代表处;保加利亚中国商会;芬兰诺鼎联盟;芬兰政府投资促进署;芬兰圣纳约基市投资促进署 ;芬兰 VIEXPO 出口促进会 ;芬兰圣纳约基应用科技大学 ;芬兰商会劳马地区分会;芬兰商会西海岸分会 ;芬兰圣纳约基科技园 ;新西兰商业联合会;德中经贸合作总会;法国-深圳投资促进会;巴西工商总会;泰国国际商会;马来西亚雪兰莪皇室;泰国国际认证孵化中心;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总商会;新西兰商业联合协会;美国CEO俱乐部深圳代表处;中巴联合软件发展协会;中以高科技合作促进中心;中阿经济文化联合会;缅甸中央合作社;匈牙利创新与技术中心;泰王国驻广州领事馆;中国伊朗创新中心;马来西亚中国国际智库;东北亚国际商会联盟;中国国际贸促委深圳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深圳市质检会、粤港澳大湾区质量认证促进国际贸易专委会(排名不分先后)   

未完,略

本站由 珠海耐思智慧 提供技术支持

备案号码: 粤ICP备09063828号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 44049002000123号 

声明:本网站中所使用到的其他各种版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字体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权利所有人发现,请及时告知,以便我们删除版权内容

广东加强与东盟自贸区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4-12-17   浏览:655  

广东加强与东盟自贸区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广东与东盟自贸区加强合作的紧迫性与可能性,并对如何促进双方合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广东;东盟;经济合作 

   

  200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10+1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同意在2010年建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专家组研究预计,CAFTA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增加55%,东盟国家向中国的出口也增加48%。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将创造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这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一、广东与东盟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1)广东一东盟合作的地理优势与人文优势。广东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毗邻港澳,与东盟隔海相望,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广东具备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枢纽港口,广东的港口群作为华南乃至中南和西南地区的港口航运业龙头地位已经非常明显。另外,东盟的华人超过60%来自广东,与广东有天然的亲缘关系、相似的人文生活习惯,他们认同中华文化、眷恋故土的民族情感强,是广东建设经济强省的宝贵资源。(2)东盟多层次经济与广东形成互补性的国际分工。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有很强的互补性。东盟市场的经济层次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金融业发达的新加坡,也有经济水平和中国差不多但开放较早的马来西亚,还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力成本低廉的越南等中南半岛国家,可在双方均具有竞争优势又具互补性强的领域进行合作。(3)广东的制造业比较优势。目前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3,根本原因就是广东的制造业优势。珠三角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汽车、化工为主体的、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众多因素作用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采购定单八成阻上落户珠三角,大批跨国企业亦把最终产品组装环节放在广东;同时广东特别是珠三角作为辐射东盟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性产品,而东盟在全球加工制造链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每年可以为广东提供大量的上游产品。(4)东盟自然资源丰富。东盟各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材、橡胶、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世界性的大宗初级产品供应地。例如东盟是世界主要的橡胶产区,总产量占世界80%。广东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极高的省份。(5)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友好与稳定的政治关系是双方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保障。从双方成为对话伙伴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可谓时时新举措、年年有提升。1996年双方提升为全面对话关系,1997年实现了此后年年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2001年双方提出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议,2003年中国作为第一个域外大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到2005年,双方致力于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对经济的保障在于:一方面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双方存在协商与合作的解决机制;另一方面这种政治氛围对东南亚各国社会的不同阶层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可减少或避免诸如南非、中东及俄罗斯等地频繁迫害华商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广东——东盟合作的政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世界贸易的绝大多数都是产业内贸易。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不例外。19932000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增加了94%,其中产业内贸易提高了75%,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增加有近80%来源于产业内贸易。东盟的产业结构具有鲜明的多层次性,分为基于生产工艺分工和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产业内贸易。广东可在多个层次上参与CAFTA的国际分工。例如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工艺分工,将产品分成若干阶段,由国内公司和国外子公司分别生产。广东企业利用东盟廉价的劳动力在东盟投资设厂,也可和东盟企业合作产业内分工。以电子产品为例,广企从东盟进口生产资料或半成品,装配成成品后出口往欧美或者是返销东盟。目前广东和东盟也正在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的产业内贸易。由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的差异和偏好的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也使得广东企业产业内贸易大有可为。 

  2.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广东与东盟各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比较大,说明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互补性强。广东在东盟进口量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机械机电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东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据黄埔海关统计:200515月,广东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27亿美元,增长21.8%,占全省出口的67.5%。广东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2以上,重要贸易伙伴是港台、东盟。服装对东盟的出口额占我国对东盟出口额的近232005年钢材同比增1.9倍。纺织、鞋类、陶瓷、灯具、中药、钟表等也是广东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在进口方面,自东盟进口的商品大多是广东紧缺的大量资源型和原料性产品。东盟是广东原油、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煤、有色金属、初级形状塑料、锯材、纸板等资源性产品及植物油等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3.要注重科技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由于东盟具有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因此广东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没有什么优势。广东外贸要继续领跑于全国各省市,就要在更高层次参加国际竞争合作。广东加工贸易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己分别达到74.3%和4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全国第一、科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近年来,不少国家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标准。面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要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达到环保标准。也必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IT产业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准各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广东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的商品和服务出口,要高层次地推动了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4.要根据东盟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拓宽合作的领域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有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也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广东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规模及各国的不同特点,灵活地开展贸易。新加坡是东南亚金融中心,它在服务性行业以及高新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是广东在东盟中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新加坡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劳务市场和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新加坡是广东服装对东盟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广东对新加坡果蔬出口有很大潜力。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广东机电产品、化工、药材、船舶等广受欢迎。广东对泰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作为广东进口原料和辅料的重要基地的越南鼓励中国投资制造业、纺织服装、家具、彩电等产业。 

  5.大力加强支柱产业发展。广东产品出口的主要是以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市场为主。东盟虽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只是排在第5位。广东不是不能对东盟贸易,而是力有所不能,出口首先满足了欧美、日。支柱产业的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如果扩大产能,不但能够增加对东盟的贸易额,对其它地区的出口也大有敝益。扩大对东盟的产品出口,会使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取得规模效益,走向良性循环。低成本,不但有利于出口东盟,对出口欧美等传统国家地区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适度的产能扩大,会获得规模效益递增的优势,从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6.政府要发挥引导协调作用,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广东政府要充分利用我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契机,将增强总体竞争力作为重点。要搜集信息,对新发情况组织学术研究,制定对策。要促进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渠道让企业了解CAFTA的协议及优惠政策。要积极宣传本地的名优产品及服务,引导发现新兴市场,开辟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适应国际经贸发展的教育结构,完善通道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海关和检疫等管理机制,并给予退税、贴息等扶持、激励政策。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广东与东盟自贸区加强合作的紧迫性与可能性,并对如何促进双方合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广东;东盟;经济合作 

   

  200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10+1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同意在2010年建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专家组研究预计,CAFTA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增加55%,东盟国家向中国的出口也增加48%。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将创造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这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一、广东与东盟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1)广东一东盟合作的地理优势与人文优势。广东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毗邻港澳,与东盟隔海相望,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广东具备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枢纽港口,广东的港口群作为华南乃至中南和西南地区的港口航运业龙头地位已经非常明显。另外,东盟的华人超过60%来自广东,与广东有天然的亲缘关系、相似的人文生活习惯,他们认同中华文化、眷恋故土的民族情感强,是广东建设经济强省的宝贵资源。(2)东盟多层次经济与广东形成互补性的国际分工。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有很强的互补性。东盟市场的经济层次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金融业发达的新加坡,也有经济水平和中国差不多但开放较早的马来西亚,还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力成本低廉的越南等中南半岛国家,可在双方均具有竞争优势又具互补性强的领域进行合作。(3)广东的制造业比较优势。目前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3,根本原因就是广东的制造业优势。珠三角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汽车、化工为主体的、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众多因素作用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采购定单八成阻上落户珠三角,大批跨国企业亦把最终产品组装环节放在广东;同时广东特别是珠三角作为辐射东盟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性产品,而东盟在全球加工制造链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每年可以为广东提供大量的上游产品。(4)东盟自然资源丰富。东盟各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材、橡胶、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世界性的大宗初级产品供应地。例如东盟是世界主要的橡胶产区,总产量占世界80%。广东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极高的省份。(5)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友好与稳定的政治关系是双方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保障。从双方成为对话伙伴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可谓时时新举措、年年有提升。1996年双方提升为全面对话关系,1997年实现了此后年年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2001年双方提出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议,2003年中国作为第一个域外大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到2005年,双方致力于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对经济的保障在于:一方面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双方存在协商与合作的解决机制;另一方面这种政治氛围对东南亚各国社会的不同阶层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可减少或避免诸如南非、中东及俄罗斯等地频繁迫害华商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广东——东盟合作的政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世界贸易的绝大多数都是产业内贸易。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不例外。19932000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增加了94%,其中产业内贸易提高了75%,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增加有近80%来源于产业内贸易。东盟的产业结构具有鲜明的多层次性,分为基于生产工艺分工和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产业内贸易。广东可在多个层次上参与CAFTA的国际分工。例如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工艺分工,将产品分成若干阶段,由国内公司和国外子公司分别生产。广东企业利用东盟廉价的劳动力在东盟投资设厂,也可和东盟企业合作产业内分工。以电子产品为例,广企从东盟进口生产资料或半成品,装配成成品后出口往欧美或者是返销东盟。目前广东和东盟也正在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的产业内贸易。由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的差异和偏好的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也使得广东企业产业内贸易大有可为。 

  2.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广东与东盟各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比较大,说明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互补性强。广东在东盟进口量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机械机电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东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据黄埔海关统计:200515月,广东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27亿美元,增长21.8%,占全省出口的67.5%。广东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2以上,重要贸易伙伴是港台、东盟。服装对东盟的出口额占我国对东盟出口额的近232005年钢材同比增1.9倍。纺织、鞋类、陶瓷、灯具、中药、钟表等也是广东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在进口方面,自东盟进口的商品大多是广东紧缺的大量资源型和原料性产品。东盟是广东原油、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煤、有色金属、初级形状塑料、锯材、纸板等资源性产品及植物油等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3.要注重科技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由于东盟具有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因此广东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没有什么优势。广东外贸要继续领跑于全国各省市,就要在更高层次参加国际竞争合作。广东加工贸易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己分别达到74.3%和4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全国第一、科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近年来,不少国家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标准。面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要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达到环保标准。也必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IT产业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准各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广东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的商品和服务出口,要高层次地推动了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4.要根据东盟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拓宽合作的领域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有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也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广东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规模及各国的不同特点,灵活地开展贸易。新加坡是东南亚金融中心,它在服务性行业以及高新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是广东在东盟中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新加坡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劳务市场和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新加坡是广东服装对东盟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广东对新加坡果蔬出口有很大潜力。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广东机电产品、化工、药材、船舶等广受欢迎。广东对泰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作为广东进口原料和辅料的重要基地的越南鼓励中国投资制造业、纺织服装、家具、彩电等产业。 

  5.大力加强支柱产业发展。广东产品出口的主要是以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市场为主。东盟虽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只是排在第5位。广东不是不能对东盟贸易,而是力有所不能,出口首先满足了欧美、日。支柱产业的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如果扩大产能,不但能够增加对东盟的贸易额,对其它地区的出口也大有敝益。扩大对东盟的产品出口,会使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取得规模效益,走向良性循环。低成本,不但有利于出口东盟,对出口欧美等传统国家地区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适度的产能扩大,会获得规模效益递增的优势,从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6.政府要发挥引导协调作用,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广东政府要充分利用我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契机,将增强总体竞争力作为重点。要搜集信息,对新发情况组织学术研究,制定对策。要促进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渠道让企业了解CAFTA的协议及优惠政策。要积极宣传本地的名优产品及服务,引导发现新兴市场,开辟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适应国际经贸发展的教育结构,完善通道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海关和检疫等管理机制,并给予退税、贴息等扶持、激励政策。 

 

专业提供走出去泰国官方资讯,一站式双语服务,投资审批及注册泰国公司,泰国法律咨询等泰国本地化服务。欢迎您的咨询。

电话:13058080805胡秘   0755-331687383 

微信  QQ2965581   66923258018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环路国际交流平台3F

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中泰一家亲   网站:  WWW.OBORI.org



×
中泰一家亲
一带一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