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经济蕴含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去年爆发的贸易战标志着全球经济进入了秩序重塑的关键时期,经济理念出现显著变化,多边贸易、自由贸易有着向保护主义转移的倾向,市场经济有着朝国家主义转向的苗头,贸易战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许多国家。
贸易战,会不会最终引起重新洗牌,产生世界经济新格局还不好说,但从去年一年以来的现状看,其震动效应超出预期,许许多多的企业家、商人都在思索,目前世界经济的稳定性相当脆弱,如何更有效的规避经济大国之间的各种贸易摩擦、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如何在蕴含着严重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寻找新的商机?本人以为,企业家尤其是中国企业家想的最多就是企业国际化,将原先单一的产品走出去升级为企业走出去,企业、产品、人一起走出国门,融进世界经济舞台,让中国产品的原产地多元化。可以这么说,中美贸易战已经唤醒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国际化战略意识。
1 2018年泰国的外来投资
2018年来自境外的直接投资申请总额达到约5825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254亿元),同比增幅翻番。
其中,
(1) 美国对泰国的投资3339亿泰铢(约合人民币719亿元),同比上升17倍,占到总额的57%,成为对泰国投资的第一大国。
(2) 日本对泰国的投资74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60亿元),同比下近50%,但项目个数却递增7%,对泰国投资的第二大国。
(3) 中国对泰国的投资55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19亿元),同比增加2.2倍,对泰国投资的第三大国。
(4) 泰中罗勇工业园园区企业投资申请总额达220.55亿铢,接近中国对泰国投资总额的40%。
22014年至17年,泰国的外来投资
2014年至2017年对泰国直接投资排名前六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日本占32%,中国8.4%,美国7.2%,新加坡6.4%,荷兰4.4%,中国香港3.8%。
期间,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总额为9.37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泰国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仅次于日本,但与日本的比重悬殊.
3综合浅析
美国似一匹黑马,大幅超越日本成为泰国外来投资第一大国,投资领域凸显在食品和汽车行业,多个大型投资项目落地。美国企业出国投资有的放矢,泰国具强大的农作物和海产品等食品资源, 全球12大和东盟最大,亚洲第三的汽车制造国和消费大国,这二项都具巨大投资潜力。
日本一直以来是泰国投资的第一来源国,但去年业绩平平,投资总额同比减半,项目数却递增7%,可见,长年第一的日本,对泰国投资已趋饱和,尤其是大企业大项目大规模的投资已到极限而告一段落,这也是日本投资总额下降的主要因素。
中国在汽配、电子、数字、机械和化工等领域以及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对泰国的投资发展迅速,投资和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日本同比大幅下降,而中国大幅上升,位居第三的中国已直逼日本,成为泰国主要的投资来源国。
泰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具完全地位的市场经济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以及诸多的优惠政策吸引着大批的外商前来投资兴业,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直接投资的目的地。
泰国更是一个左右逢源,走中庸路线的小国,去年中美二大国对泰国的投资突飞猛进,固然有产业原因,是不是也有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美国企业有没有感觉对中国投资不妥而转移到泰国的?而中国企业应该有50%以上的项目是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唤醒了国际化的战略意识而进行产品的原产地转移,因而加快了投资泰国的步伐。2018年中美两大国对泰国投资的突飞猛进,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泰国在东南亚区域的重要性以及泰国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适合外来投资。
1. 按以上综述,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将产品原产地多元,泰国是一个最适合的国家之一,或是中国企业首选的国家。
如果说,去年由于中美贸易战而有些非常态化,但随着企业国际化战略路径的越来越清晰,趋势是越来越常态化,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步履会加快。
有些中国企业投资泰国,其初衷是商品原产地多元化,但随着项目落地,他们的市场定位即是将原有欧美的产品作为投资兴业,落地生根的基础,然后开拓泰国本地市场并辐射至东盟市场,为此,有些企业出现产销两旺,且本地市场占该企业极大多数产能的良好局面。
2. 泰国4.0发展战略,将给中国技术领域厂商带来巨大商机。
泰国政府提出的“泰国4.0”经济发展战略,是高附加值经济模式,是改革经济结构的设想,是推动高新技术和创新技术应用,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投资政策将向“核心技术、人才、基础设施、企业和目标产业”五大领域倾斜,确定“十大目标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即现有的五大优势产业:新一代汽车制造,智能电子,高端旅游与医疗服务,农业与生物技术、食品深加工;未来的五大新兴产业:工业机器人,航空与物流,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数字经济,医疗中心。
中国的技术、资金、市场广阔等优势与泰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多样性的优势相结合,定能结出正果,这种结合已经开始,一些科技行业、电商创新元素已成为中泰经贸和投资合作的亮点。
3.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国家20年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东部经济走廊”(EEC)建设相对接所释放的投资与经贸机会。
这有三方面:
一是,对接所产生的机会,中国公司已承接了相当大的工程项目及其他项目,其他还有更多的项目正在规划落地。
二是,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极大方便了中国企业的投资和分享投资优惠权益。
三是,泰国政府特别鼓励的新兴行业。
4. 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资源优势,譬如其丰富的农产品,海产品,橡胶产品等等。
5. 巨大的泰国国内市场以及通过泰国辐射东盟乃至全球市场,一些已在泰国销售的产品,可以加快投资进程实现“销地产”;有些产品泰国及东南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又受限于本地招投标,可以前来泰国生产并当地销售,实现“地产销”。
6. 已投资产业的产业链延伸
7. 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重新布局及产能合作。
中国商品的制造工艺经过数十年沉淀,技术成熟,物美价廉,深受民众欢迎。这些产业和商品早已具备“走出去”的实力,在泰国布局并产能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8. 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经济产业。
这些产业在泰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好、份额大,中国企业应该快速反应并占据先入优势,不仅能填补泰国行业的技术空白,还能提升当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准,从而获得泰国最优惠的投资鼓励。泰国的发展规划项目将给中国新技术和新经济领域的厂商带来巨大商机。
9. 汽车、摩托车、电子产业。
面对泰国传统优势行业,中国企业可选择软着陆,巩固原有销售渠道逐步渗透市场,或强势登陆直营直销,开辟市场裂口,直击目标市场。
10. 太阳能、生物质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投资潜力巨大。
尤其是太阳能电站市场前景愈加广阔,根据泰国可替代能源开发计划纲要显示,至2036年的总能耗目标中,太阳能将为其作出30% 左右约6,000兆瓦的贡献,泰国地处赤道附近的优越地理位置确保了它在利用太阳能发电方面的优势。
1具备“走出去”条件的企业不多,值得“走出去”的产品不多
毋庸置疑,中国是经济大国,GDP号称全球第二,数字经济,移动支付,物联网等等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许多人沉浸在表象的喜悦中。但实际上呢,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仍是很薄弱,全球知名品牌商品少之又少,不像欧美日国家,出去投资的商品差不多都是国际大牌,都有其足够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差不多都具行业领先水平。泰国是介于经济发达与中等发达之间的一个国家,外来资本和商品支撑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已经在泰国投资的中国商品基本上无法与早先进入的欧美日品牌商品的品质比拟,中国商品很少能够吻合泰国未来20年发展战略所希望的中国商品不多,至今,具备“走出去”条件的企业不多,值得“走出去”的产品不多。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那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以及商品,那些谋求落地泰国能够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的产业和产品,在泰国是很难有发展前景的。
2企业领头羊的文化桎梏,国际化人才短缺
企业领导人的国际化理念和视野——到海外投资设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但有些中国企业家尚未认识到这些,小富即安,小农意识浓厚。
缺乏懂管理,会经营,具市场开拓能力,无语言障碍,忠诚于投资母体又能独当一面的综合性、复合式国际化人才。
3 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缺乏。
中国国家富有,美金充裕,但许多企业投资海外的资本综合积累还不够,缺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综上所述,中国企业中国商品尚不具备大踏步、大规模走出去投资泰国展开经贸合作的条件,中国企业走出去任重道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就是您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最佳选择!欢迎 企业诚意联系走出去!